2024年7月13日-7月18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进行跨专业协同合作,深入赋能伯公凹精神传承落地。
踏永定红土,缅革命英烈
在张鼎丞同志的故居,讲解员生动地叙述了这位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之一的事迹,实践团深刻领悟到张鼎丞是一位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最好的勤务员”且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先辈。
参观张鼎丞故居(陈荣忠 摄)
离开张鼎丞故居,实践团来到金谷寺,这里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实践队通过深入了解和实地参观,得知其在闽西革命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创造了三个重要的“第一”:实行土地革命,创建福建省第一块革命红色根据地的地方;是永定暴动的第一个决策地,福建第一支红军部队的创立地;是福建第一个红色政权——溪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


参观金谷寺(陈荣忠 摄)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设立于2015年,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纪念着广大革命先辈和人民群众用生命维系着的这条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承载着厚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和苏区文化。实践队成员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和展板上的图片与文字,了解到不少关于红色交通线曾经的运行情况,知道了许多红色交通线上可歌可泣的故事,溯源而返,感受血脉的搏动,回望八十年前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历程。
参观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陈荣忠 摄)
传红色基因 颂伯公精神
踏入了伯公凹交通站的遗址区域。邹广敦老师作为伯公凹“七烈士”之一邹端仁的曾孙,向实践团深情讲述了一系列关于苏区交通站的红色故事,包括“一盏明灯”、“三块银元”和“七位烈士”的传奇,激发了实践团的强烈情感共鸣。
邹广敦老师将象征着革命精神和红色记忆的伯公灯传递给第五代传承人吴宇豪,而后,吴宇豪又将这盏神圣的伯公灯传递给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其精神通过宣讲团将向外传播,旨在将伯公灯精神在青年团体中广泛传承。


邹广敦老师讲解苏区交通站的红色故事(陈荣忠 摄)
以专业赋能 谱文旅新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宣讲团带着伯公灯精神走进宁德福鼎、南平建西、漳州梅林和德化高阳、内坂等地,融合思政教育、专业协同和数字文旅,以数字建模、线上点灯等形式,响应“红旗不倒,江山永定”的革命精神,拥抱乡村振兴背景下红旅视角的产业开发特色优势力量,激发广大青年与各地文旅产业资源的同频共振,共同呈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心声,做新时代的新农人,做伯公灯精神的传灯人,做文化复兴的新青年。


实践团合照(陈荣忠 摄)
供稿:林艳茹、陈荣忠
排版:张凯
校对:周慧(师)
初审:陈伟成(师)
二审:詹灵红(师)
终审:郑宗沧(师)
总编辑: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