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团学工作

在人文与自然中汲取力量,践行青春担当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鼓岭“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2日,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实践团赴福州市鼓岭开展“踏寻红色非遗脉络,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带着对“探寻职业教育文脉、红色文脉、非遗文脉”的追问,在这片浸润着时光的土地上,寻觅穿越岁月依然鲜活的文化基因。

史迹蕴文心,风物寄深情

走进鼓岭历史文化展示馆,实践队在泛黄的史料与老照片前驻足良久,“万国避暑地”的繁华过往在眼前铺展,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记深深烙印在建筑与生活场景中。这一刻,实践队真切感受到,鼓岭不仅是地理上的“福州后花园”,更是承载着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容器,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厚重感油然而生。沿着石板路来到宜夏别墅,红砖墙与木质回廊在岁月中静静伫立,露台远眺的山水画卷,让实践队瞬间读懂“宜夏”二字的深意——老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心中不由得涌起对先辈生活智慧的敬佩。而加德纳展示馆里,那段跨越半个世纪的“鼓岭情缘”尤为动人,它让实践队看见文化与情谊如何打破国界与时空的阻隔。大家都深有感触,这份温暖的故事印证了“以文化为桥,可通四海”,也让实践队更加坚定了传播本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信念。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undefined

实践队在历史文化展示馆、鼓岭游击队旧址、宜夏别墅(林佳 摄)

闲园藏烟火尺邮连四海

漫步公园,草木葱茏间的宁静与老人闲谈的惬意交织,一幅原生态的生活图景在眼前铺展。实践队深深感受到,这里不仅沉淀着历史的厚重,更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生活气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真切可感。转至鼓岭邮局,百年时光似乎在此慢了下来,特色邮戳与游客笔下的明信片,都承载着对远方的绵长思念。这枚小小的邮戳,是鼓岭与世界连接的纽带,而那些看似平凡的事物里,往往藏着最动人的情感与最深厚的联结。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实践队在柳杉王公园、鼓岭邮局(林佳 摄)

灯承千古愿座谈续文脉

在宜夏别墅,实践队与鼓岭管委会、鼓岭公司相关业务负责同志围坐座谈,围绕伯公灯的故事与红色文化展开深入交流。实践队队员们对伯公灯的讲述,让大家对这一红色文化背后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盏灯里藏着的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一代代人接力传承的精神力量。座谈会后,郑宗沧院长将伯公灯传到鼓岭,这不仅是一件器物的交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伯公灯里蕴含的守望相助、祈福平安的信念,与鼓岭百年间沉淀的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精神相互交融,成为这片土地上新的文化脉络。实践队员们在这场精神的对话中深切感受到,两种力量的碰撞与结合,让红色记忆有了更鲜活的时代注脚。大家纷纷表示,青年一代既要接过伯公灯传递的精神火种,也要扎根鼓岭的历史土壤,让这份融合了守望与坚韧、温情与担当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延续生长,照亮传承与发展的前路。

undefined 

undefined 

郑宗沧院长宜夏别墅传递伯公灯(林佳 摄)

观瀑承青脉,植梅续新篇

行至泠谷瀑布,飞瀑与绿意相映成趣,清凉水花轻拂间,实践队暂忘疲惫,更直观感受到自然的磅礴与灵动;而鼓山自然生态展示馆则让这份对自然的感知变得立体而深刻——玻璃展柜里,奇特昆虫的标本展现着鼓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互动屏上滚动的生态数据清晰记录着这片土地从保护到焕发生机的历程,驻足于一幅幅生态修复的对比图前,实践队深切体会到,每一株草木的繁茂、每一种生灵的存续,都离不开世代相传的守护之心,队员们纷纷感慨,生态保护从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践行的责任,实践队更应成为这片绿水青山的守护者,让鼓岭的自然之美永续流淌。最后,实践队前往梅花园,与梅花园负责人在梅花园举行了授牌仪式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实践队员们纷纷表态,这里将成为连接校园与乡土的纽带,未来会通过更多实践活动,助力鼓岭的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让青春力量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实践队在泠谷瀑布、鼓山自然生态展示馆、梅花园授牌(林佳 摄)

此次鼓岭之行,实践队不仅收获了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恩,更明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从万国公益社的百年建筑里触摸中西文化交融的印记,到游击队活动的遗迹中感悟先辈的家国情怀,那些触摸过的老砖墙、参与过的红色精神传承、见证过的生态之美,都已化为成长的养分。未来,实践队会带着这份在鼓岭汲取的力量,继续行走在实践的路上,让青春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中绽放更亮的光。

undefined 

“三下乡”实践队合影留念(林佳 摄)





供稿:林佳

排版:吴毓姗

校对:周慧(师)

初审:陈伟成(师)

二审:詹灵红(师)

终审:郑宗沧(师)

总编辑: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