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团学工作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④:伯公灯篇】“踏寻红色非遗脉络 青春力量赋能兴”


伯公灯,作为八闽记忆的承载者,如明灯般在岁月长河里,烙下文化传承的深刻印记。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实践团,接过这盏饱含历史与文化的灯,踏入历史古迹的深处,与文化传承者倾心对话。在一次次交流互动、文化传递中,探寻文明发展脉络,以青春力量点亮乡村振兴的精神之光。

在烟台山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伯公灯宣讲团成员陈雨琪同学,为参会人员细致的讲述了伯公灯的故事。她将伯公灯背后的故事缓缓铺展,仿佛跟着那盏灯的微光,走进了八闽大地的记忆深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鲜活,让听众真切体会到,这盏灯里藏着的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一代代人接力传承的精神力量。

undefined 


undefined 

陈雨琪宣讲伯公灯(林佳 摄)

实践团将伯公灯传到“陈氏五楼”。这一传灯之举,不仅是对陈氏家族“崇德、尚廉、戒奢、笃行”家风的致敬,更体现出青年学子从传统家训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修身齐家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德行培养,让历史文化转化为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力。

而后,实践团将伯公灯传到鼓岭。这一传灯之举,让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具象化呈现,不仅重现了当年山间守望相助的温情与革命斗争的坚毅,更象征着不畏艰险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延续,体现出青年群体从革命先辈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将守护乡土、传承红色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的使命感。

undefined

                        与鼓岭历史文化展示馆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undefined 

与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在宜夏别墅座谈会上,实践团将伯公灯传到鼓岭管委会。这一传灯之举,彰显了知识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既是对在地文化传播者的敬意,也见证了多方围绕“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教育”展开的智慧碰撞。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讨论现场,更照亮了职业教育与红色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展现出青年群体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的探索精神。

undefined 

与鼓岭管委会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团将伯公灯依次传给非遗传承人、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这一接力,成为多元力量协同振兴乡村的象征,串联起非遗技艺传承、文化创新发展与基层建设的多元视角,体现了职业教育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文化“活态传承”中的枢纽作用,以及青年群体凝聚各方力量、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发展的时代担当。

undefined 

与非遗版画传承人檀俊灶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undefined 

与建阳白茶非遗传承人王忠文进行传灯仪式 (林佳 摄)

undefined 

与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张钦部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undefined 

与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进行传灯仪式(林佳 摄)

微光成炬,薪火相传。伯公灯的光芒在实践旅程中不断蔓延,照亮的不仅是陈宝琛故居的家风、鼓岭的红色记忆,更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的创新之路。当实践团将这份温暖与信念传递给更多人,这盏灯便化作青年学子践行使命的行动指南。未来,他们将继续高举精神火炬,让伯公灯的光亮穿透时代,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绽放永恒光彩。


供稿:林佳、陈雨琪

排版:赵志聪

校对:周慧(师)

初审:陈伟成(师)

二审:詹灵红(师)

终审:郑宗沧(师)

总编辑: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