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学实践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1日—7月3日,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实践团赴福州市开展“踏寻红色非遗脉络,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探寻红色文化遗址、对话非遗传承人、调研文旅融合现状等多元实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悟精神伟力,以专业所学赋能乡村文旅发展,让青春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绽放时代光芒。
党建引领家族文化,共探古镇文化瑰宝
探秘陈氏五楼,感悟先辈风骨。踏入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天地,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等展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深入了解陈宝琛故居的历史,以及陈氏家族中陈宝琛、陈若霖、陈岱孙等近代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深切感受陈宝琛作为末代帝师的峥嵘岁月,被陈氏 “崇德、尚廉、戒奢、笃行” 的思想理念深深感染。

实践团参观“陈氏五楼”(林佳 摄)
虎穴忠心展英魂,冷月无声忆吴石。离开“陈氏五楼”,实践团来到吴石故居。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瞻仰吴石将军的图文资料与雕塑纪念墙。石墙上,毛泽东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的题字,生动诠释了 “密使一号” 吴石将军的革命故事。大家被将军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体悟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实践团走访吴石故居(林佳 摄)
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走访联络旧址,触摸革命星火。在中共闽浙赣省委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斑驳的墙体与隐秘的构造,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传递情报、谋划行动的艰险过往,彰显出信仰如磐的革命精神。深入旧址内部,陈旧的桌椅仿佛仍留存着先辈们商讨时的温度,布满尘埃的暗格曾藏着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密信。每一道裂缝、每一块磨损的砖石,都在复刻那段与敌人周旋的紧张时刻,见证着先辈们以热血守护山河的无畏壮举。

实践团探访中共闽浙赣省委五县中心县游击队(林佳 摄)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万国公益社。万国公益社曾经是鼓岭上外国友人的社交娱乐空间,这是百年前鼓岭最热闹的地方。如今,斑驳的墙面上仿佛仍能听见当年悠扬的琴声与欢声笑语,诉说着中外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的往昔。

实践团参观万国公益社(林佳 摄)
漫步鼓岭遗迹,传承奋斗精神
追寻鼓岭故事,传承鼓岭情缘。从承载岁月记忆的鼓岭老街、宜夏别墅,到镌刻中美友谊佳话的加德纳纪念馆,每一处历史建筑都凝结着不同时期的奋斗故事。而鼓岭外交,更是以独特的方式,书写着跨越国界的交流篇章。它见证了不同文化在此相遇、碰撞与交融,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生动注脚 。崎头顶古井曾映照过战士们坚毅的身影,梅花园中红梅傲立的姿态恰似革命先辈坚韧品格的生动写照。这些遗迹激励着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新时代的奋斗实践,也让鼓岭外交所蕴含的开放、包容与友好精神,持续传递下去,在新时代续写交流合作的崭新故事。


实践团参观鼓岭景区(林佳 摄)
追寻革命星火,永葆初心使命
瞻仰陶铸故居,体悟忠诚担当。实践团来到烟台山红色历史建筑——陶铸故居,怀着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敬意,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展示馆内珍贵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革命文物的由来,了解到陶铸同志曾在此领导一系列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通过此次参观,成员们深入体悟到革命先辈至死不渝的理想信念与忠诚奉献的崇高精神,进一步筑牢了初心使命。

实践团探访陶铸故居(林佳 摄)
寻根八闽文脉,感悟红色传承
赓续文脉,体悟传承。实践团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开展 “赓续文脉,体悟传承” 红色交流会。福州城更名 1300 周年之际,实践团以 “八闽文脉寻根” 为指引,聚焦红色精神引领的文脉传承,挖掘客家家训、家风文化等内容。烟台山见证福州 “建成搭桥、融合出海” 历程,实践团探寻城市文化脉络,感受红色精神在历史与文化交织中的传承,体悟其作为文化自信载体和对外传播力量的时代价值。

实践团在烟台山开展“赓脉文脉,体悟传承”红色交流会(林佳 摄)
此次“踏寻红色非遗脉络,青春力量赋能振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穿梭在历史遗迹与红色展馆,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与理想。他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深刻领悟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未来,队员们将把红色精神融入青春血脉,以实际行动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焕新,为乡村发展注入信仰力量 。

实践团合影留念(林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