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团学工作

【2025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②:非遗文脉】“踏寻红色非遗脉络,青春力量赋能振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呼应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时代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守护文化根脉、践行传承使命。2025年7月1日-7月3日,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实践团前往福州开展“踏寻红色非遗脉络,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非遗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作为核心,在探访非遗技艺、对话传承人中感悟匠心坚守,以青春之力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探秘非遗茶韵,邂逅发来匠心

寻香访茶悟匠心,守正创新传非遗。循着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实践团走进福州市发来茶业有限公司——这里是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非遗大师陈发来的匠心阵地。负责人陈发来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与胪雷花茶的独特地位,随后带领实践团沉浸式体验茶叶筛花、制坯、窨制等传统工艺,参观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的包装车间。“传统不能守旧,创新不能忘本”。陈发来大师重点讲解了“N+1窨制工艺”与“数字化窨制工艺”的融合之道——既保留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经典交融,又通过现代技术精准控制温度、湿度,让非遗茶韵兼顾传统风味与当代需求。陈发来大师讲解后,实践团也给企业提供了创新方案,“冷萃和冰萃技术”,冷萃和冰萃能通过低温缓慢萃取茶叶,更好保留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降低苦涩感,让茶汤口感更清甜柔和,还能呈现独特冷香风味。实践团在全流程体验中读懂了非遗技艺的“守正”与“创新”。一片茶叶里,藏着的是代代相传的匠心,更是与时俱进的智慧。

陈发来向实践团介绍企业发展历程(王智贤 摄)

实践团参观自动化车间(王智贤 摄)

实践团成员体验茶叶的制作过程(林佳 摄)

实践团成员参观茶叶制作车间(林佳 摄)

冷萃、冰萃技术(王智贤 摄)

聚首烟台山,共话非遗传承

烟山论非遗,薪火向新程。在烟台山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一场围绕非遗传承的交流会火热展开。福鼎白茶非遗传承人张钦部,身兼高级制茶工程师等多职,以技艺守传统、促产业,他认为此次非遗交流会能助力福鼎白茶发展,实现文化与产业双赢。此外建阳白茶代表王忠文,作为最年轻的漳墩贡眉白茶传承人,他借此交流会吸收各地制作经验、改良工艺,展示产品并提升品牌辨识度。武夷岩茶代表王智贤分享了岩茶的茶园生态、制茶历史与特色,他认为交流会能吸引更多爱好者,助力岩茶开拓市场。

福建省版画代表檀俊灶,作为船政木刻版画非遗传承人,他以画笔传承非遗,以匠心育人。檀俊灶表示通过此次非遗交流会给他带来四大机遇:交流创新技法、传播文化、对接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以培育新生力量。通过亲眼见证匠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实践团深刻意识到,非遗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接力棒。

非遗传承交流会(林佳 摄)

张钦部介绍福鼎白茶(王智贤 摄)

檀俊灶介绍非遗版画(王智贤 摄)

王忠文介绍建阳白茶(王智贤 摄)

王智贤介绍武夷岩茶(林佳 摄)

从茶香里的传承智慧,到刻刀下的文化新生,此次“三下乡”活动让实践团深刻体会到:非遗精神,是坚守初心的匠心,是拥抱时代的创新,更是代代相传的责任。未来,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的青年学子将继续以专业所长为笔,以青春热情为墨,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绽放更璀璨的光彩,让文化传承的接力棒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稳稳传递。

undefined

实践团合影(林佳 摄)